长孙皇后13岁时嫁李世民,随李世民南征北战,后来李世民做了天子,长孙皇后掌管后宫,并且不断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,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。但因久病加操劳,36岁便病逝。但临终仍不忘国事,立下三条遗嘱,而这三条遗嘱见证了其所有的贤德与智慧。
长孙皇后(601年-636年),小字观音婢,其名于史无载,中国唐朝太宗李世民的皇后。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,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、著名外交家,平突厥之功臣;生母高氏,为北齐皇族后裔,名臣高士廉之妹。
长孙皇后13岁时嫁李世民,随李世民南征北战,后来李世民做了天子,长孙皇后掌管后宫,并且不断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,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。但因久病加操劳,36岁便病逝。但临终仍不忘国事,立下三条遗嘱,而这三条遗嘱见证了其所有的贤德与智慧:
遗嘱一
“亲君子,远小人,纳忠谏,屏谗言;玄龄久事陛下,预奇计秘谋,非大故,愿勿置也。”
“亲君子,远小人,纳忠谏,屏谗言”,短短的12个字,蕴含了巨大的政治智慧,彰显了真正的母仪之范,也浓缩了长孙皇后临终前对丈夫的依恋和担忧,更加寄托了长孙皇后对国家民族之希冀。长孙皇后虽为女子,但这十二字却颇显帝王气质,有几人可以与之比肩?武则天虽然坐上了天下女子从不敢奢望的位子,但是她却依然没有做到这十二个字,她纵容武三思胡作非为,放任来俊臣妄施酷刑,乃使小人跋扈,君子颌首。长孙皇后虽不是帝王却胜过帝王!
而“玄龄久事陛下,预奇计秘谋,非大故,愿勿置也”则是为唐朝保得一位贤能的大臣。长孙皇后在此是力荐房玄龄,并且要求唐太宗一定重用。房玄龄此前因故被太宗罢官还乡,长孙皇后病逝后,太宗遵从妻子遗愿,不仅立刻将房玄龄官复原职,且委以重任。而后房玄龄官拜宰相十五年,尽心竭诚,夙兴夜寐,明达吏事,法令宽平,任人惟贤,不分卑贱,是“贞观之治”的缔造功臣之一。由此,足见长孙皇后的识人之见,不可谓不高明深远。
遗嘱二
“妾之本宗,幸缘姻戚,既非德举,易履危机,其保全永久,慎勿处之权要。”
长孙皇后在此是力谏太宗,不要重用外戚,尤其是其哥哥长孙无忌。
对太宗而言长孙无忌不仅自己的大舅子,是爱妻的兄长,自己的挚友,更是帮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功臣,所以太宗极其信任长孙无忌。生前长孙皇后曾数次拦阻太宗对长孙无忌的重用。但去世后,太宗仍然重用了长孙无忌,而且对其委以重任,最后还将他作为托孤之臣,将年少的高宗李治交其辅佐。
但事实正证实了长孙皇后的预见,她哥哥长孙无忌一时权倾朝野,但最后却在和武则天、唐高宗的权力争斗中,被灭了全族,自己也自缢而死!
长孙皇后的政治远见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,她看到了权力的角逐,看到了自己哥哥的性格弱点!但可惜的是,她不能明言,以致后世之灾。
遗嘱三
“妾生既无益于时,今死不可厚葬。且葬者藏也,欲人之不见。自古圣贤,皆崇俭薄,惟无道之世,大起山陵,劳费天下,为有识者笑。但请因山而葬,不须起坟,无用棺椁,所须器服,皆以木瓦,俭薄送终,则是不忘妾也。”(《旧唐书》)
这是长孙皇后的最后一条遗嘱,是三条遗嘱中唯一不涉及政治的一条,但也是对大唐王朝二百九十年影响最长的一条,这条遗嘱奠定了大唐王朝帝王陵依山而建的传统,更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帝王依山建陵的先河。
这条遗嘱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要求“薄葬”。封建时期,权贵对迷信的信奉之深,我们无可怀疑,大富大贵之人无不为自己百年后的归处大费周章,劳民伤财!而身为女子的长孙皇后却不为世间的权势、财富所累。生前,她打理后宫一切即以节俭为宗旨,自己的物品一直坚持“够用即可”;死后,她亦不为世人追捧的迷信所动。
长孙皇后的身体一直不好,气疾缠身,贞观初年由于陪同太宗行宫避暑,不幸染病,之后病情加重!太宗欲为其大赦天下,长孙皇后闻言坚持反对,她言“死生有命,非人力所加。若修福可延,吾素非为恶。若行善无效,何福可求?赦者,国之大事;佛道者,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。常恐为理体之弊,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?不能依汝言。”长孙皇后的意思是,“生死有命,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。如果做好事可以延年益寿,我平常从来也不做恶。既然行善没有什么用,那又有什么福可求的呢?赦免罪过,是国家的大事;佛道之事,是皇上您有意识保留的外来宗教罢了。常害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之事,现在又怎么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呢?不能按你说的做。”
长孙皇后的一番所言,以天下为公,以民为先,大义至此,就是身为皇帝的唐太宗都自叹不如啊!
长孙皇后病逝后,太宗做了三件事:
一是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,命宫人居住其中,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。
二是在宫中建起了层观,终日眺望昭陵。史书是这样记载的:
文德皇后既葬,帝念后不已,即苑中作层观,以望昭陵,引徵同升,徵孰视曰:“臣眊昏,不能见。”帝指示之,徵曰:“此昭陵邪?”帝曰:“然。”徵曰:“臣以为陛下望献陵,若昭陵,臣固见之。”帝泣,为毁观。
故事是讲,太宗在长孙皇后去世后,思念不已,为此特意建了一座观台,用以每日眺望长孙皇后的昭陵。但当时的道德传统中,妻子的地位不宜重于父亲。专门建观台每日眺望妻子的昭陵,但却对父亲的献陵熟视无睹,就有违道德。所以太宗悲痛之中拆掉了层观。这也足见其对长孙皇后的思念。
三是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,并且此后太宗也再未立新后。可见长孙皇后的地位在唐太宗心中是无法被替代的。
长孙皇后是皇帝的良佐,是忠直大臣的保护伞,是后世皇后的标杆,无怪乎后世评价“文徳长孙后之贤,其行事皆可为后世法”!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,也却是实至名归!